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与“双碳”目标深入推进的背景下,中国光伏产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的关键跃迁。近年来,历经多轮周期波动的光伏行业,已逐步告别“拼产能、比成本”的传统赛道,迈向以技术集成、模式创新、生态构建为核心的“拼体系”新阶段。其中,户用光伏作为连接绿色能源与民生需求的重要纽带,成为拉动产业增长的新引擎。
在此过程中,正泰安能数字能源(浙江)股份有限公司(下称“正泰安能”)通过“整村开发”等创新模式脱颖而出,为行业结构性升级与绿色发展提供了鲜活范例。

据悉,在户用光伏赛道,正泰安能的“整村开发”模式颇具代表性。不同于零散的户用安装,该模式以行政村为单位,通过统一规划、集中建设、连片运维,将光伏电站与乡村电网改造、人居环境提升、村集体经济发展相结合,形成“一举多赢”的生态闭环。
在山东潍坊诸城市皇华镇的下康岭村与白粉子沟村,一种新型户用光伏开发模式——“整村开发”首次落地实践。该项目采用正泰安能在行业内首推的户用光伏“整村开发”解决方案,通过一站式服务构建起村级智能微电网,并于2024年6月顺利实现并网。项目覆盖44户居民屋顶,共安装5760块光伏板,配置1台2000KVA和1台1000KVA箱变升压至10KV开关站,总装机容量达3.5MW。从效益来看,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产生绿电超450万千瓦时;按25年运营周期计算,预计可节约标准煤4.07万吨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1.27万吨,环保价值显著。
在“整村开发”模式下,农民的参与门槛大幅降低:只需提供屋顶,无需投入任何初始资金,也无需承担贷款,每年就能获得稳定的“阳光收益”。根据每户安装光伏板数量的差异,村民每年可收入3000-5000元,且这一收益能稳定持续20年以上。
随着行业的发展,光伏企业的价值不再仅由产能规模定义,而是取决于对用户需求的响应效率、对全链条资源的整合能力,以及对社会价值的创造能力。
从“拼制造”到“拼体系”,中国光伏产业的转型不仅是自身发展逻辑的重塑,更是绿色发展理念向基层延伸的缩影。正泰安能的实践表明,当光伏技术与乡村需求、数字技术、生态理念深度融合,不仅能催生新的产业增长点,更能成为推动“双碳”目标落地、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。在这场产业升级浪潮中,以体系化创新为核心的发展路径,正引领中国光伏产业迈向更具质量与温度的新未来。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,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。文章事实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